南非的种族隔离及族群和解五金南非原来是一个严格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形成白人是老爷,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长期遭到歧视和奴役的族群关系,因此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这种情况到上世纪90年代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4年新南非的诞生宣告了白人种族主义统治在南非的终结,开启了族群和解的新历程。
南非的种族隔离制(Apartheid),作为术语是从1948年南非上台执政后才广泛流行起来的。但是这一制度的缘起,可以追溯到开普殖民地的建立之初。
南非这块大地原来是科伊桑人和班图人的家园。科伊桑人分为科伊人和桑人两部分,前者又叫霍屯督人,后者又叫布须曼人。他们的肤色淡黄,桑人主要从事狩猎采集,而科伊人则有少量从事畜牧。班图人是非洲黑人的重要一支,班图迁徙在历史上持续了近两千年,向南迁徙的班图人抵达今天的南非,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自1652年荷兰海军军官范里贝克登上开普后,南非就开始了种族不平等的历史。
范里贝克在南非登陆的目的是为了给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提供补给,向他们供应新鲜肉类和蔬菜。1659年,范里贝克帮助白人自由民抢占科伊人土地,从桌湾到法尔斯湾建起一道篱笆,圈了6000英亩土地,这是种族隔离的最早尝试。1685年,殖民当局下令禁止白人和黑人通婚。从1658年起,黑奴制被引进开普殖民地,黑奴的数量很快超过白人移民。为了管理黑奴,殖民当局于1760年规定黑奴要携带通行证。
1806年英国统治开普殖民地后,继续荷兰的种族主义政策,并在三年后正式颁布了《通行证法》,规定科伊人必须与白人订立劳工协定才能获得通行证,否则将作为游民受到惩罚。1812年又发布《开普学徒法》,规定黑人儿童满8岁后,要在白人农场当学徒,这种学徒制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奴隶制。
1910年南非联邦建立后,种族不平等愈演愈烈。南非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全部掌握在白人手里。1913年颁布的《土著人土地法》禁止黑人在非洲人保留地之外占有或购买土地,而所谓的非洲人保留地总共约900万公顷,仅占南非领土的7.35%,而且由100多块互不相连的土地构成。1936年颁布的《土著人托管和土地法》,使非洲人保留地占南非领土的12.7%,以此作为非洲人与白人之间最终的土地划分。
1948年南非政府上台后,制定和修改了60多项种族主义法律,将南非已有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制度推向极端。如1949年通过的《禁止杂婚法》规定,不准欧洲人与任何非欧洲人通婚。按照此项法律规定,一个牧师要是替一个欧洲男人和一个非欧洲女人证婚,那他就将被判十年苦役,哪怕那个女人只有1/16的黑人、印度人或犹太人的血统。1950年通过的《人口登记法》和《集团住区法》使种族隔离制度进一步系统化。前者规定凡是年满16岁的南非居民要领取注明所属种族及其外貌特征的身份证,后者划定了各个种族的特定居住地,不同种族之间实行隔离居住。
南非政府在上世纪50年代实行了班图斯坦计划,班图斯坦又称为黑人家园,南非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共建立了十个所谓的黑人家园,所有南非的非洲人都被划归某个黑人家园。城镇地区的非洲人被剥夺公民权利,他们的住所只能租用而不能拥有,因此形成了流动劳工制度,并在约翰内斯堡郊区形成了巨大的贫民窟——索韦托。
在种族隔离制度下,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不仅在上无权,在经济上受剥削,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受到全面歧视。如《铁路和港口使用法》修正案,加强了火车和轮船上的种族歧视,黑人和白人不能共用一个车厢或一个船舱,甚至飞机的座椅、厕所的手巾都实施种族隔离措施。
对于南非广大黑人和有色人种而言,最大的愿望是废除种族隔离统治,实行种族平等。在南非人民反抗种族主义的斗争中,非国大逐渐成为这一运动的领导核心。1912年,南非土著人国民大会在布隆方丹宣告成立,约翰杜比被选为第一任主席,1923年改名为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旨在维护非洲人的民族权益,反对白人的种族主义统治。1926年2月,非国大在布隆方丹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严厉谴责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和压迫制度,要求修改宪法,保证全体居民不分肤色一律平等。由于其大多是上温和的上层非洲人士,如酋长和律师等,主张在合法范围内进行非暴力反抗,加之早期民族主义者脱离下层群众,所以成效有限。这种状况到上世纪40年代才有了明显改观。
在黑人群众运动的推动和种族矛盾日益尖锐的形势下,非国大开始调整策略。二战期间,很多年轻的黑人工会活动家和知识分子参加非国大,为组织带来了活力。1943年,非国大当中的年轻人建立了非洲人国民大会青年联盟。青年联盟的骨干是一批激进的、有才干的青年,纳尔逊曼德拉就是其中的代表。在青年联盟的推动下,非国大制定了更激进的纲领和策略。1949年,非国大通过《行动纲领》,提出反对任何形式的白人统治等口号,决定冲破合法斗争的局限,采取积极、不服从、不合作的方式,发动和群众运动,以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
1960年3月,非国大在反对《通行证法》的沙佩维尔惨案后,被南非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它的一些主要国外,国内组织则转入地下。此后,非国大提出了进行武装斗争的主张,并于1961年12月建立了军事组织——民族之矛,由曼德拉任司令,领导武装斗争。1962年,曼德拉等被捕入狱,关押到罗本岛的监狱中。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南非白人政权在国内人民的长期反抗和国际社会的制裁下,不能像以前那样继续实行种族隔离统治,进行了若干的改革。与此同时,非国大及时调整斗争策略,提出解决南非问题的主张。1990年2月,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宣布,取消对非国大等组织的禁令,释放曼德拉。1991年2月至6月,共有80多项种族主义法令被废除,还有近140项立法中的种族主义内容被删改,其中最主要的是废除了作为种族隔离制度支柱的几项法律,即1913年的《土著人土地法》、1936年的《土著人托管和土地法》、1950年的《人口登记法》和《集团住区法》等。
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曼德拉当选总统,宣告了新南非的诞生。
新南非之所以会比较顺利地诞生,与非国大及时调整政策分不开。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形势的发展,非国大认识到,南非仍处在民族阶段。1992年5月,非国大通过一项议案,强调通过实施切实可行的总体发展战略,调整南非经济结构,建立强大、充满活力和均衡发展的国民经济,同时积极稳妥地进行社会财富再分配,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南非新政府成立以来,先后颁布实施了肯定行动和《黑人经济扶持计划》等法规,以推动并帮助黑人在经济上得到发展。前者强调的是纠正就业机会方面的不平等。后者强调的是资源(生产资料)的分配,促使黑人能够有实质意义地参与经济活动,为黑人经济发展争取资金。1994年至2004年间,南非建成160万套住房,新建700所卫生所,900万人得到罐装饮用水供应,为640万人提供了新的卫生设施,450万儿童从小学营养计划实施中受益,社会救济覆盖人群从290万增加到740多万。
曼德拉上台执政以后,注重族群和解,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他采取措施安抚白人情绪,以稳定社会经济。他在上组建民族团结政府,大量留用白人官员和技术人员,保护白人的经济利益。正如曼德拉所言,我为反对白人种族统治进行斗争,我也为反对黑人而斗争,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发展,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
1994年5月10日,世界政要云集南非,曼德拉在这一天宣誓就任南非总统。在参加典礼的宾客中,还有詹姆斯格里高利和珀西尤塔,前者是曼德拉坐牢期间的狱警,后者是1963年审判时力主将曼德拉判死刑的检察官,曼德拉还专门设宴款待了他,令世人赞叹不已。
曼德拉从自己身边安排白人保镖开始,一点一滴地做着和解工作。他邀请前白人总统德克勒克担任副总统,前南非军队总指挥官乔治梅林在新的南非国防部队中留任原职。曼德拉不计前嫌,允许前司法部长、曾囚禁过他的科比库齐担任参议院主席。
对于南非黑人来说,橄榄球是白人专属运动,是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象征,主要由白人组成的南非橄榄球国家队也遭到黑人。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曼德拉促成南非成为1995年英式橄榄球锦标赛举办地,而这次赛事也成了南非族群和解的一环。决赛在南非与新西兰之间进行,那天,曼德拉穿上了绿色与金色相间的南非队队长6号球衣、头戴羚羊队球帽出现在赛场上,球队士气大振,最终一举夺魁。
由于在族群和解方面所做的贡献,2003年曼德拉85岁生日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致电祝贺,称他为和解与和平的楷模。1997年,79岁的曼德拉宣布辞去非国大党内主席的职务,将担子交给了年轻的姆贝基。
时至今日,新南非诞生已经20余年,南非总统经曼德拉、姆贝基,再到今天的祖马,非国大一直执政至今。南非于2010年底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南非同时也是非洲唯一的G20成员国。但南非国内的挑战也是比较严峻的,一方面,近年来经济发展滞缓;另一方面,白人对黑人掌权后的表现比较失望,而广大黑人群众对于白人仍然把持经济命脉也颇多怨言,南非国内族群和解的道路还很漫长。
Copyright © 2012-2024 星空·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粤ICP备7348792095号